一、 M系X级重坦 MBT-B:火力与机动的双重削弱
作为近期超测服调整的核心对象,MBT-B的改动体现了对高爆发坦克的平衡策略:
火力调整:标准弹药穿深从320降至305,特种弹药飞行速度从1350m/s降至1130m/s,削弱了对远距离目标的压制能力。虽然保留“砰砰炮”机制(单次2发炮弹,总伤2400),但装填时间延长至33.56秒,DPM从3424降至2983,爆发间隔显著增加
机动性削弱:发动机功率从800hp降至740hp,单位功率从17.78降至16.44,前进极速从55km/h降至50km/h,使其从突击型重坦向支援型转变
生存性微调:生命值从2100降至2000,但车体装甲保持105/30/40,需依赖掩体规避火力
二、 J系X级重坦 Vz.60 S:炮控与装甲的博弈
Vz.60 S的调整旨在强化其防御短板,同时限制其灵活性:
装甲增强:车体正面从90mm增至100mm,炮塔正面从310mm提升至330mm,提升卖头能力,但车体侧面/后部仍脆弱(80/50mm)
机动性代价:车体旋转速度从41.72度/秒降至36.51度/秒,扩圈系数从0.15增至0.17,限制其近战缠斗能力
火力保留优势:122mm主炮单发450伤害未变,配合0.35精度,仍是中距离火力支柱
三、 Y系X级重坦 格里芬:反向装填机制的平衡
格里芬的调整针对其独特的“先发制人”机制:
爆发能力削弱:标准弹穿深从273降至263,飞行速度从1067m/s降至1020m/s,降低首轮爆发命中率。装填机制保留(开局2连发+单发模式),但DPM从2324降至2034,限制持续输出。
机动性调整:发动机功率从850hp降至800hp,极速从43km/h降至40km/h,削弱侧翼突袭能力。
防护特性:炮塔装甲未调整(等效300mm),但车体装甲薄弱,需依托地形作战。
四、 B系IX级重坦 CP wz.46:重甲化与火力的取舍
CP wz.46的改动强化其“移动堡垒”定位:
装甲史诗级增强:车体正面从135mm跃升至300mm,炮塔正面从160mm增至350mm,成为同级最硬车体单位之一。
火力与机动代价:155mm主炮装填时间从19.65秒增至20.13秒,DPM从1984降至1937;发动机功率从1200hp降至1100hp,单位功率从12降至11,机动性进一步钝化。
战术定位:弹速慢(850m/s)、精度差(0.42),适合城镇推进而非远程支援。
五、 F系IX级重坦 守望者:弹夹炮稳定性的限制
守望者的调整针对其高爆发与高风险特性:
火力微调:2连发弹夹炮(单发390伤害)短装填保持2.5秒,但扩圈系数从0.17增至0.20,降低移动射击命中率。
机动性削弱:发动机功率从1050hp降至1000hp,极速从50km/h降至45km/h,限制其侧翼穿插能力。
生存性短板:生命值维持1950,车体装甲仅100mm,需依赖队友协同。
六、 F系IX级中坦 维钦托利:双模式切换的战术深化
维钦托利的调整强调模式切换的决策成本:
涡轮模式代价:普通模式DPM从2407降至2339,涡轮模式极速保持60km/h,但炮控进一步下降(扩圈系数+15%)。
生存性削弱:生命值从1700降至1650,车体装甲110mm未变,需更谨慎选择交战距离。
战术灵活性:120mm主炮单发400伤害,8度俯角,适合山地地形卖头,但需权衡机动与精度。
调整趋势与战场影响
高爆发坦克的平衡:MBT-B、格里芬等通过DPM和穿深削弱,限制“一轮定胜负”的极端玩法。
重甲单位崛起:CP wz.46的装甲增强可能改变城镇战格局,推动重坦集群推进战术。
独特机制的代价:维钦托利的双模式、守望者的弹夹炮均需更高操作精度,提升技术门槛。
中坦定位分化:维钦托利向“重坦化”靠拢,而Vz.60 S偏向传统火力支援,反映中坦多样化设计思路。
建议玩家关注:超测服数据仍可能变动,建议通过训练模式熟悉坦克特性,优先体验CP wz.46的装甲优势与MBT-B的战术转型。重甲推进与中坦游走结合,或成新版本主流战术。
